阵地是战术执行的核心载体,其作用远不止于简单的防御工事。炮兵阵地、防御阵地等类型通过地形适配与兵种协同,能显著改变战场局势。例如炮兵阵地可建在平原地形,有效阻挡坦克部队攻击并提升射程加成,1级阵地即可让榴弹炮射程从220提升至260,实现无伤攻击4级炮塔。阵地布局需结合森林、平原等地理特征,利用斜切阵地割裂敌方进攻队形,为反冲击创造有利条件。
前期需优先抢占橡胶资源点并构建基础防御工事,中期则需通过军团城市共享高级军备生产权限,将普通城市改建为军团城市以解锁鼠式坦克等强力单位。阵地需与商业区运输网络联动,确保补给线畅通,避免因弹药耗尽导致火力中断。炮兵阵地部署时需搭配摩托化步兵或侦察车提供视野,避免因盲区被敌方突袭。
阵地战术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:射程压制、地形封锁和军团协同。五级炮兵阵地配合军官技能可使榴弹炮射程突破300,覆盖绝大多数敌方据点。防御阵地与反坦克障碍的组合能封锁平原要道,迫使敌军分散兵力。军团成员可通过阵地共享补给和军备,实施闪电战或城市攻坚等复杂战术。需注意炮兵进入阵地需1分钟准备时间,部署时应预留缓冲空间。
火箭炮会优先攻击炮兵阵地等远程单位,需布置防空塔和碉堡形成立体防护。对抗五级炮塔时,可采用多方位进攻分散火力,逐步推进消耗耐久。阵地失效后应及时撤退至二线工事,利用堑壕和交通壕重组防线。斜切阵地的运用能有效限制敌方装甲部队机动,但需配合侦察单位避免被迂回包抄。
通过虚假撤退引诱敌军进入预设火力圈,或利用环形阵地制造防御假象,实则集中兵力突破侧翼。炮兵阵地的射程优势可实施超视距打击,但需注意其防御值为0的弱点,必须由坦克部队保护侧翼。后期战场中,阵地应作为消耗战支点,配合轰炸机编队实施区域压制。